一、前言
機械制造業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工業形式,時至今日,機械制造業仍舊是第一大的工業。根據我國政府統計,截止至去年,機械制造業仍是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其占據了約60%的份額。
機械制造業是一個物質基礎工業,即使網絡經濟與IT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占據著主導地位,它依然必須有一個發達的、先進的物質基礎。而機械制造業正是生產這種物質基礎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工藝裝備,一個國家富強離不開機械制造業。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機械制造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加突出機械制造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在推動整個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作為國民經濟增長和技術升級的原動力,機械制造業將伴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而共同進步,并充分體現先進制造技術向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精密化、綠色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的總趨勢和時代特征。
二、機械制造行業的行業特點分析
機械制造業主要是通過對金屬原材料物理形狀的改變、組裝,成為產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機械加工、機床等加工、組裝性行業。機械制造業涉及的工業領域主要有機械設備、汽車、造船、飛行器、機車、日用器具…總之,只要是以一個個零部件組裝為主要工序的工業領域都是屬于機械制造業的范疇。
1.機械制造業的生產特點
第一,機械制造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機械制造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離散為主、流程為輔、裝配為重點。
工業生產的特點基本上分為兩大方式:離散型與流程型。離散型是指以一個個單獨的零部件組成最終產成品的方式。因為其產成品的最終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裝為主要工序,所以裝配自然就成了重點。而流程型是指最終產成品的形成并不同于離散型一樣把不同零部件裝配起來,而是通過對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的形狀或化學屬性發生變化最終形成新形狀或新材料的生產方式。我們所熟悉的機械設備的制造就是典型的離散型工業,而諸如冶煉就是典型的流程型工業。汽車制造業傳統上業認為是屬于離散型工業,雖然其中諸如壓鑄、表面處理等是屬于流程型的范疇,不過絕大部分的工序還是以離散為特點的。所以,機械制造業并不是絕對的離散型工業,其中還是有部分的流程型的特點。具體特點有以下幾個:
(1)產品結構清晰明確
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結構可以用樹的概念進行描述,最終產品一定是由固定個數的零件或部件組成,這些關系非常明確和固定。
(2)工藝流程簡單明了,工藝路線靈活,制造資源協調困難
面向訂單的機械制造業的特點是多品種和小批量,因此,機械制造業生產設備的布置一般不是按產品而是按照工藝進行布置的,例如,按車、磨、刨、銑來安排機床的位置。每個產品的工藝過程都可能不一樣,而且,可以進行同一種加工工藝的機床有多臺。因此,需要對所加工的物料進行調度,并且中間品需要進行搬運。面向庫存的大批量生產的離散制造業,例如象汽車工業等,按工藝過程布置生產設備。
(3)物料存儲簡易方便
機械制造業企業的原材料主要是固體,產品也為固體形狀。因此,存儲多為室內倉庫或室外露天倉庫。
(4)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
機械制造業企業由于主要是離散加工,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很大程度依賴于工人的技術水平,自動化主要在單元級,例如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等,因此,機械制造業也是一個人員密集型行業,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
(5)生產計劃的制訂與生產任務的管理任務繁重
典型的離散型機械制造業企業由于主要從事單件、小批量生產,產品的工藝過程經常變更,因此,需要進行良好的計劃。由于主要是按訂單組織生產,很難預測訂單在什么時候到來,因此,對采購和生產車間的計劃就需要很好的生產計劃系統,特別需要計算機來參與計劃系統的工作。只要計劃得當,計劃的效益在離散制造業相當高。
第二,機械制造業生產組織采用的生產模式
制造業采用的生產類型,根據Gartner集團1997年ERP軟件供應商指南中的分類,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離散型(Discrete)和連續型(Process)。從極端的離散型生產到完全的連續型生產,又可以細分為六種生產類型。
2.機械制造業企業的營銷特點
機械制造業企業一般都設立自己的供應和銷售部門,負責企業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購和產成品的銷售工作。原材料大部分是在國內采購,極少數需從國外進口,而由于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生產制造水平相對不高,所以產成品的出口量相對其它行業較低。
對于按庫存生產的機械制造企業,如泵類、工具類等制造企業,一般通過辦事處銷售、商場代銷、客戶經銷等方式銷售,所以物流管理相當重要,應根據商場、辦事處的銷售、庫存情況,及時進行配貨、補貨、退貨、調撥。對于有數十家、上百家辦事處或代銷點的企業,依靠手工很難做到快速、準確地物流管理。過多的庫存積壓,庫存數量不夠準確,影響了商品的流通。機械制造企業不能快速、準確地得到辦事處、代銷商場的銷售情況,隨著分支機構的增多,總部很難對分支機構進行管理與控制。
3.機械制造業企業生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1)生產過程組織,包括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和空間組織;
(2)生產類型的研究與分析;
(3)流水生產組織與組織設計;
(4)生產能力的核算與平衡;
(5)企業生產計劃的編制與執行;
(6)均衡生產的組織;
(7)生產作業計劃的安排;
(8)生產作業控制;
(9)生產作業統計;
三、MTS類機械制造業的特點分析
按照企業組織生產的特點,可以把生產類型劃分為備貨型生產(MTS),訂貨型生產(MTO),訂貨裝配型生產(ATO)和訂單設計型生產(ETO)。
1、MTS類機械制造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分析
備貨型生產(MTS)是指在沒有接到客戶訂單時,企業根據以往的生產情況和市場情況進行預測,按已有的標準產品或標準產品系列進行生產,生產按補充庫存為目的進行組織,通過成品庫存來滿足用戶的不確定需求。軸承、小型電動機等產品生產屬于這一類。
2、MTS類機械制造業特點分析
2.1MTS類機械制造業產品、成本及成功因素分析
按庫存生產(MTS):
◆產品:
◇預先定義產品結構、標準工藝和標準產品
◆成本核算
◇產品成本基于標準成本之上。
◆成功因素
◇庫存量
◇快速發貨能力對客戶
◇庫存緩沖和生產提前期
2.2MTS類機械制造業市場需求、生產任務的特點分析
◆市場需求:
◇產品設計標準
變化窄
◇每時段單個產品數量高
◇交貨速度壓縮排產
可信度容易
◇產品組合適應能力潛力小
◇適應需求變化總量難(減少)
產品組合低
◆生產任務:
◇工藝流程選擇中批量
◇生產管理重點在制品
◇降低成本途徑費用分攤高
庫存高
能力利用率低
◇轉換成本低
◇集中管理程度分散
2.3MTS類機械制造業訂貨提前期分析
四、MTS類機械制造業管理業務流程分析
主業務流程
銷售業務流程
采購業務流程
生產管理業務流程
倉儲管理業務流程
五、MTS類機械制造業管理需求分析
1、MTS類機械制造行業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難題
對于機械制造業企業,管理的重點是精確的計劃與良好的成本控制。其實這也是MRPII的核心,這也再次驗證了ERP起源于機械制造業的事實與適用于機械制造業的觀點。機械制造業企業的管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采購、庫存、生產、財務四個業務環節應緊密銜接、數據信息及時充分共享,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盲目采購、庫存成本增加、生產過剩(或跟不上)等現象的發生。
(2)采購計劃的編制、請購申請、供應商的選擇及考核、采購人員的評價考核、合同的擬訂及簽訂、采購合同的執行等等這些構成了一個現代化企業的采購業務的整個過程,而采購作為一個企業業務循環中的一個環節,就必須具備以下特點才能使采購環節更好的服務于生產等其他業務環節:
采購計劃的制定要有據可循;
供應商的選擇體系要完善合理;
采購合同的執行要有條不紊;
采購部門進貨提前量的控制;
采購資金的占用要有計劃而不盲目;
……
(3)庫存管理是機械制造業企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多種物料型機械制造企業的庫存管理更顯重要,所以要做到使成千上萬種物料的賬實相符、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同時避免物料積壓或短缺,則現代化企業的庫存業務應具備以下特點:
能隨時得知某種物料的收、發、存狀況;
及時得知需要盤點的物料及盤點結果;
隨時能對現存的物料進行生產配比的模擬預算;
在保證生產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庫存;
應和財務部門緊密銜接,形成高效的過賬措施;
……
(4)生產計劃環節是機械制造業企業的核心,也是整個企業管理最煩瑣和最難管理的環節。生產計劃的制定要求能適應不同的生產模式,特別是能否成功處理按定單裝配與按訂單設計是考驗一個ERP產品功能是否強大的重要指標,為了滿足個性化生產的需要,需要采用精益生產的方式。這對于企業的內部管理、設備與控制系統的能力及人員素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一個現代化的機械制造業企業要想使自己的生產嚴密有序的進行,其生產的業務體現上則應有以下特點:
能合理建立物料清單(BOM)及各項生產用基礎數據;
主生產計劃的建立應有據可依,切實可行;
物料需求計劃的管理應涉及到最原始的零部件管理;
組裝過程的廢品系數、廢品因子的準確考慮;
能及時靈活的進行各種生產計劃的應變;
合理制定與企業生產模式相匹配的生產控制;
……
(5)成本核算與控制是機械制造業企業管理的主要核心內容之一。成本分析與成本考核,是對影響企業成本變動的各種技術經濟因數及其影響程度做出定量的描述和定性的說明,它既為下一時期的成本預測、決策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數據依據,同時也為前一時期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做出了全面的總結,以反映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并對企業內部各級單位成本管理的成績或失誤進行責任獎懲。成本控制的重點是事前預測并通過事后核算修正預測數據為以后提供更精確的預測。為了能夠為事后核算提供精確的數據用以修正事先的預測數據,需要能夠提供實際成本實時統計的功能;為了能夠精確的評估某個部門(某個利潤中心或成本中心)或某項業務(某個訂單),需要采用ABC(ACTIVEBASICCOST/動態基本成本)方法。為滿足管理上的要求,成本核算與控制系統應具有以下特點:
可分批、分步進行結賬作業;
將成本要素細分,分別求算;
人工權數、費用權數的設定維護;
可計算各期間各成品、半成品及在制品的實際成本;
可提高各項管理報表;
……
2、MTS類機械制造業管理需求分析
備貨型生產(MTS)
◇要求保證大量地生產標準化產品,
◇以客戶供貨提前期為關鍵,
◇生產方式上常常采用流水線生產,
◇主生產計劃實施可靠性相對較高。
在這種方式下,大量成品庫投資可以保證提供給用戶供貨期短而可靠的產品,可承受產品銷售量的波動,但在價格敏感的市場環境中,保證生產計劃的穩定性極為關鍵。
在備貨型生產情況下,
◇主生產計劃是按最終產品制定的,最終產品按預測需求生產。
◇對標準產品,客戶訂單直接抵消庫存,以便以最短的供貨期供貨。
◇由于制造計劃主要是按預測信息制定的,因此必須對需求預測的精度進行控制。這意味著在備貨型生產種,預測錯誤是造成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所以生產管理系統必須及時反映錯誤并進行相應的糾正。
MTS信息流與物流運作模式分析
根據市場需求預測,訂定需求計劃,再依此排定生產計劃、主生產排程及物料與產能計劃進行生產,當顧客訂單產生時,直接以存貨來滿足顧客訂單的需求,其優點適用于滿足顧客訂單前置時間短,提供顧客最好的服務水準;缺點為供應方需承受存貨成本的壓力與預測不準的風險。MTS生產環境的活動順序如圖所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2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