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5日,是雙匯實業集團很普通的一天,位于河南漯河的雙匯屠宰加工基地在這一天收到了9293頭生豬,這是當晚10點雙匯軟件總裁劉小兵在辦公室看到的數據,同樣,在白天的每一時刻,各種數據地也可以實時地看到,雙匯的高層業務領導也都能看到,當然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更能看到。他們還能了解到在這些豬源中,屬一級品的3756頭,二級品4892頭,另外還有少數的三級品和傷殘豬,另外有8頭被查出屬米豬肉。他們也能查詢到,在10月16~25日這10天中,有1030家供貨商及散戶為屠宰加工基地提供豬源,并也知道是哪一家提供的質量如何。他們還能分析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近300家雙匯連鎖店上萬種商品的實時銷售數據和庫存狀況,如生鮮類肉產品占連鎖店銷售額的60%以上等,并根據這些數據下達物流配送中心的指令。由于各種訂單自動生成,位于漯河配送中心的4名員工應付起來顯得得心應手。
而在2000年初,要想當天甚至實時看到這些數據對雙匯而言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樣是位于漯河的這家配送中心,當時的40多名員工,應付著雙匯在全國僅僅30多家的連鎖店的幾百種商品,用Excel軟件辛苦地計算著各種數據和訂單,每天都需要加班到凌晨12點,不少員工因為工作太累而提出辭職,而雙匯為此也無法開辦新的連鎖店。
殺豬殺出信息化
“肉類企業的門檻很低:一把刀、一口鍋再加一塊案板,但做到全國最大的雙匯只有一個。”劉小兵談及雙匯目前的信息化狀況顯得很有成就感,“從豬源質量檢測、屠宰加工到定單生成、配送、發貨及入庫,我們已經實施了雙匯軟件自己開發的ERP系統,雙匯集團外部采購的商品上萬種,生產的產品有上千種,產品銷往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這套ERP系統已經實現了對雙匯集團業務的購、銷、存進行集中管理,集成了業務數據,實現了信息共享。董事長萬隆曾說‘殺豬殺出信息化,殺豬殺出高科技’。而‘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則一直是萬隆乃至整個雙匯集團的理想,信息化不僅加速了這一理想實現的過程,也使雙匯成為靈活的農業巨人。”
“傳統的農業巨頭能達到這樣的信息化水平,其難度要超過聯想、海爾之類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我們在實施ERP過程中,很多情況下還需要員工們從認清鍵盤開始。雙匯賣一噸肉的價格也就相當于一臺電腦或一臺高檔的冰箱,而今年雙匯銷售額有望超過100億元,其物流及配送的難度相當大。而雙匯能夠達到現在的信息化水平,除了董事長萬隆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管理比較規范等因素外,雙匯軟件開發的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管理軟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B/S結構的ERP
B/S結構的軟件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潮流,劉小兵深有感觸,“1998年,雙匯隨著業務的膨脹就開始考察了多種國內的ERP軟件,只是苦于沒有找到一家適合自己的系統,原因在于當時廠商提供的方案都基于C/S架構,這樣的系統對于雙匯這樣一家集團化、全國性的企業而言,意味著要在各地的連鎖店及機構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更新一套系統,成本之高、實施期之長都使雙匯無法接受。”
如今雙匯采用基于J2EE規范的B/S多層結構,把應用軟件集中部屬在中心服務器上,客戶機不需要安裝任何應用軟件,只要一臺普通電腦,可以上網就行,整個系統的更新和升級只要在中心服務器進行即可,不僅節省了IT成本,也大大推進了雙匯集團信息化的進程。
“如今部署B/S架構的軟件只需要每家連鎖店能夠用普通電話線上網即可。”,但對于什么才是真正的B/S軟件,劉小兵對此頗有想法,“似乎大家都在聲稱自己在做B/S結構的軟件,而事實并非如此,如果你的B/S軟件不能用最簡單和便宜的方式上網,不能保持上網時相對的穩定,那么在雙匯仍然得不到很好的應用,因為雙匯的連鎖店既開到了大城市也開到了縣城,在較為偏僻的地方仍要保證軟件可以運行。”
“B/S軟件的開發需要在Java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什么時候該用JavaScript,什么時候該用HTML,什么時候用Applet,大有講究。應用Java在國內也就是近一兩年的事情,而在北美,自Java出現就開始有了應用,目前至少也有6~7年歷史了。”
三年前,劉小兵還遠在加拿大的Alwayscoming公司為北方電訊等客戶開發電子商務軟件。2000年當雙匯董事長萬隆到加拿大考察時,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劉小兵,雙方在安大略湖的一艘游輪上細談了關于企業信息化的很多想法,之后萬隆力邀精通技術又熟稔企業管理的劉小兵加盟。2000年10月雙匯軟件公司成立,該公司總部在河南漯河,但研發機構設在北京,人員超過40人。雙匯軟件整體人員已發展到100余人的規模,現在已是河南省第一大軟件公司。
從急需到必需
劉小兵坦言剛到雙匯時就是來救急的,2000年雙匯連鎖店開到30多家的時候,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系統支持,連鎖店已很難再擴張了,“有的企業上ERP是為了提高產品知名度,有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知名度,而雙匯上ERP確實屬于雪中送炭。”雙匯軟件先是開發了銷售公司和商業連鎖配送物流管理系統以及連鎖店商業POS管理系統,解決了連鎖店擴張的問題,目前雙匯的300家連鎖店已實現了網上盤點,以往每月一次的盤點現在可以隨時進行。而以前在漯河配送中心40名員工的工作量現在只需要4人就能完成,而其余的大多數員工都在做數據分析。
接下來,又開發了生豬屠宰生產線質量監控系統,該系統對生豬采購及整個加工過程的生產量、出品率等主要技術指標以及不合格品的檢出處理進行全程監控、對產品的配送實時監控,使屠宰生產線的計算機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保證了產品質量。目前該系統已在雙匯年屠宰生豬達400萬頭的漯河加工基地率先使用,按計劃,該系統將向雙匯位于全國的40家加工基地推廣。劉小兵表示,這時雙匯考慮的是“信息化要從源頭抓起。”
雙匯軟件公司從2001起即開始規劃設計集團級財務管理系統。該系統是雙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該系統與生產計劃管理系統,購、銷、存管理系統,連鎖配送管理等系統已實現無縫集成,形成一個集團級的完整解決方案。“雙匯連鎖店以前曾出現過店主不回款甚至消失的情況,而現在每家連鎖店在當天都會把資金匯到總部,如果因特殊情況沒有回款,當額度超過5萬元時,系統會自動指令配送中心停止發貨。這樣也預防了因人際關系等因素引發的管理上的漏洞。”劉小兵表示,“集團性的企業很容易出現‘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情況,ERP的實施使這種局面成為歷史。”
明年,雙匯會根據輕重緩急,實施下一步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集團采購管理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什么今年沒上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劉小兵得意的說,“雙匯的產品近幾年一直都供不應求,在需求旺季,很多客戶要等幾天時間才能拿到貨,我們現在統計的數據顯示,與需求相比,我們現在的生產能力大約還少40%的缺口。這種情況下,雙匯在全國40個屠宰加工中心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們根本不需要看生產計劃訂單,每天24小時不停地加工產品即可。”為此,雙匯明年將在全國3個地方各投1.2億元建加工基地,其中位于河北唐山玉田的基地將輻射京津唐地區。今年雙匯的采購金額將超過40億元,在集團采購平臺方面更是大有可為,而今年上半年雙匯集團的采購成本已經比去年同期節約了7000萬元,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管理等因素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但信息化的確功不可沒。
“十五”IT投入5000萬
按照雙匯集團的“十五”規劃,雙匯集團肉制品日產量將達到3600噸,年屠宰生豬達到3500萬頭,肉類產量跨入世界前三強,成為世界性的食品集團。雙匯要在全國建設2000家雙匯連鎖店,并與之配套在全國建立屠宰廠和肉制品加工廠,并在全國分區域建立配送中心,用現代化的物流業態實現高效率配送,并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依托商業連鎖,實現網上訂購,網下配送,全方位地實現企業的信息化。2001~2005年間雙匯集團的IT投入將達5000萬元,“國外先進的大型肉類或食品加工類企業,每年的IT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1%,或利潤的10%,按照這樣的比例,雙匯今年的IT投入還有增加的可能。”
雙匯軟件品牌:一個輕松的煩惱
其實在雙匯集團的十五規劃中,也勾勒出了雙匯軟件的發展藍圖,即“做好軟件的產業化經營,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將雙匯軟件推向市場,實現雙匯軟件產業化。”鑒于在行業龍頭企業雙匯集團的成功經驗,劉小兵自信他們的ERP軟件應用在食品加工類企業及其它集團級的工商一體化的企業沒有問題,但雙匯軟件存在一個品牌問題。一位人民大學的管理教授給雙匯咨詢時曾說,“如果聽到‘雙匯’這個詞,人們會聯想到肉類產品的牌子,這對‘雙匯軟件’的品牌而言就是一種失敗,如果人們一聽‘雙匯’就聯想到一家ERP軟件商,那么那時雙匯在肉類行業可能已經算不上成功了。”不過劉小兵的煩惱也是輕松的,因為“即使只服務于雙匯集團,軟件公司在生存上也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還有眾多和雙匯集團一樣的大型企業,他們對信息化要求迫切,需要具備先進的管理、技術水平,又具實踐經驗的公司為他們服務,市場還是很廣闊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殺"出來的ERP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2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