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并非新話題,但爭議卻一直很大。
追根溯源,其前身MRP的概念雛形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被引入中國,其后經過10年左右升級為MRPⅡ,并一度炙手可熱。 90年代中期,理論界和產業界將MRPⅡ的概念升級為ERP,接著眾多財務軟件廠商宣稱自己要向ERP領域轉型,大量冠名為xERP的產品迅速涌現,國際ERP巨頭也紛紛搶攤中國市場。在軟件企業的熱情渲染下,中國企業界開始廣泛了解ERP的管理先進性和對企業體制改革的促進機能,不少大、中型ERP項目紛紛論證上馬,進入實施階段。
這期間,ERP的擁護者不斷為其進行定義的修正和升級,越來越多的內涵和外延被賦予ERP本身,推動著理論認知不斷深入和細化。現在我們已經被告知,除了對企業生產資源進行有效配置,ERP更是電子商務的基礎,是管理思想質的進步與躍遷,ERP需要業務流程重組的鋪墊,需要和SCM(供應鏈管理)和CRM(客戶關系管理)一起構成完整的網絡時代企業管理IT平臺.
然而,反對者則用事實說話,客氣一點持“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敗、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的三分論;尖銳一些的指出“成功率還不到10%”,最直率的則干脆宣告“幾十億元打了水漂、ERP已經死了”。
客觀地講, ERP確實有助于現代企業的應變和發展,促進企業生產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率最大化。但為什么大多數應用實踐最后以失敗而告終?這的確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ERP在理論上要強調“思想”,但在實踐中則要重視“細節”,要依靠強有力的基礎管理深入企業機制創新的細節層面,才能取得實踐中真正的成功。
作為企業資源的管理系統,ERP很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打通企業采購、制造、銷售、核算、服務等各個環節,用統一的標準和科學的統籌來促進企業內部效率的最大化。這是ERP的細節,也是企業機制創新的微觀基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如果不重視這一點,僅僅將ERP的作用停留在思想轉型的紙上談兵,那么根本無助于企業應用的實際操作。像用友推出的NC管理軟件,實際上已經超越了ERP的概念,加入了不少新的內容。而過去ERP受技術的限制實現不了的功能,用友NC軟件卻輕松地做到了。
所以,要引入ERP,首先就要強調企業的基礎管理。系統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無非是利用技術的手段將管理的制度進行固化,一步一步地將過程控制、資源調配做到位。而那種將ERP神話或無限擴大化,在“上綱上線”的鼓吹中誤導企業的做法,當系統實施的功效不盡如人意之時,就會產生明顯的負面效果,最終使ERP前功盡棄。
其次,實施ERP要強調過程管理,要在分步推進的過程中依靠服務逐步完善系統。ERP絕不僅僅意味著具體的產品,更意味著項目實施的過程和解決方案的貫徹,將ERP產品本身作為市場宣傳的重點和媒體炒作的題材,并非成熟管理軟件廠商的明智做法,但卻在中國市場的現實語境中比比皆是。
事實上,用戶引入ERP為的是解決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則離不開從單項產品到整合應用的漸進發展。中國企業最初的需求,是財務管理、進銷存結算,這些已經在前些年的財務軟件發展浪潮中得到普及。中國企業現在的需求,是面對著工業化改革與信息化顛覆的雙重革命,需要利用最少的成本代價,將舊的系統遷移到新的平臺上,從而適應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帶來的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領域的時代變化。中國企業未來的需求,是將企業內外資源的管理納入到統一的符合中國特色國情的管理平臺之上,徹底改造企業管理體制和機制。中國市場的現實土壤,仍處于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狀態。優秀的管理軟件廠商應該“和企業用戶一起成長”,依靠自己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幫助用戶實現無縫升級和代價的低廉。
如果我們將ERP抽象為企業管理現代化建設的代名詞,那么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持久戰。企業管理的進步并非一日之功,中國管理軟件廠商更需要在動態過程中把準管理軟件核心思想升級的節奏,依靠系列的、穩定的、高質的軟件服務引導用戶,培育架構,最終搭造成基于產品的系統硬平臺和基于服務的管理軟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輸”在哪里?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2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