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前期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準備充分,那么在正式做的時候,就能加快速度并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就會浪費時間,并且效果還不好。
任何企業要想做好
ERP選型,需要事先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
1)人員的準備;
2)流程的準備;
3)數據的準備。
1.人員的準備
對于人員的準備,要重點回答好一個問題,就是由誰來做
ERP選型?
很多企業的
ERP系統,要么是由老板或者總經理直接敲定的,要么是以IT部門為主選出來的,實踐表明,這些做法都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
答案很簡單,就是讓業務部門自己去選型。這樣做有兩個理由:
1)培養業務部門對ERP項目的歸屬感;
2)促進業務部門改變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
1.1.培養業務部門對ERP項目的歸屬感!
在《ERP:Making It Happen》這本最經典的關于
ERP實施的書籍里面,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實施人員=用戶,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誰用誰實施。
那么
ERP系統的用戶是誰呢?當然是業務部門,即計劃、采購、生產、銷售、倉庫、財務等部門。
然而在很多ERP項目中,主要是IT人員和外部顧問在忙碌,業務部門并沒有深度參與,甚至是旁觀者的角色。
這種情況導致了很多ERP項目的實施結果是比較糟糕的,具體表現為,業務部門在扯皮,IT人員有苦說不出,外部顧問無奈地離去,企業在ERP項目上的大部分投資,成為了費用,員工、企業和ERP廠商之間,沒有誰是贏家!
為什么業務部門會消極參與ERP項目呢?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業務部門對ERP項目缺乏歸屬感。正因為歸屬感的缺乏,使得業務部門認為ERP項目是別人的項目,不是自己的項目,認為ERP實施是別人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從而在做ERP項目的時候,采取敷衍和逃避的態度,這樣子還能把ERP項目做好嗎?答案是很難的。
因此,要想把ERP實施好,就一定要培養業務部門對ERP項目的歸屬感。
1.2.促進業務部門改變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
那些ERP用得不好的企業,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就是在實施前后,業務部門的思考模式和工作習慣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也就是說,他們以前是怎么思考、怎么工作的,現在還是怎么思考、怎么工作,雖然企業買了一個新瓶,但是里面裝的卻還是舊酒。
很多管理人員以為,只要
ERP系統上線了,那些煩人的管理問題就會消失,企業的管理水平就會提高,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真正解決管理問題并且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人,而不是一套軟件程序。
ERP系統可以整合企業的經營數據,但是卻不能整合員工的思考方式!
如果業務部門的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不改變,那么要想把ERP用好,就是很難的。
因此,如果業務部門在實施ERP的時候缺乏歸屬感,在使用ERP的時候不能改變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那么企業要想得到ERP項目的價值,就如竹籃打水。
怎樣培養業務部門對ERP項目的歸屬感呢?
怎樣改變業務部門的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呢?
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讓業務部門盡可能地與ERP生活在一起。
不管是建立歸屬感,還是改變思考方式與工作習慣,都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通過幾場操作培訓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
業務部門在ERP項目上投入的時間越多,他們就會對ERP越有感情,同時也會更多地去了解ERP,潛移默化中,歸屬感建立起來了,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也隨之改變。
怎樣讓業務部門盡可能地與ERP生活在一起呢?
方法有很多,比如組織前期培訓;培訓完以后,各業務經理可以繼續坐在一起,探討如何以ERP為基礎,來打造企業未來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回到自己的部門之后,各位經理可以繼續組織部門內部的ERP研討。
對于ERP選型,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讓業務部門與ERP生活在一起的機會。比如業務部門在整理需求、優化流程,以及與ERP廠商溝通的時候,都會與ERP日久生情。尤其是與ERP廠商的溝通,可以“免費”接觸到不同的ERP系統,可以“免費”地與廠商的顧問進行交流,這樣就可以讓業務部門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ERP的解決方案,有更進一步地了解,這對于培養歸屬感,以及改變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可見,ERP選型的過程,對于業務部門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對于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老板為什么不讓業務部門去好好把握呢?
上面談的是ERP選型的人員準備,接下來是流程準備。
2.流程準備
不可否認,ERP項目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圍繞業務流程來轉的。
比如ERP培訓要按流程來培訓,而不是培訓一些離散的功能;ERP選型要按流程來選,而不是按一些離散的功能來選;數據整理要按流程來整理,流程不需要的數據,就不要去整理;將來用ERP系統,就更是在流程上面跑。
業務部門怎樣判斷一套ERP系統是否是適合企業的呢?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流程。在選型的時候,如果大家一致認為,企業未來的業務流程,可以基于某套ERP系統來構建,那么就選這套系統,否則就不要選。如果企業買一套系統回來,結果發現很多重要的流程,在系統里面根本就跑不起來,大家覺得這套系統好嗎?當然是不好。
但是要想做好這種判斷,業務部門首先要把自己想要的業務流程描述與設計出來。
企業的業務流程,大體可以分為兩種,就是主流程和支流程。
如果用城市的道路系統來比喻,那么主流程和支流程,就是主干道和分支道路。
比如對于采購流程來說,大部分采購業務都會走的流程,就是采購主流程,而對于有些特殊的采購業務,比如預付款采購、直接發貨給客戶的采購,一次下單多次發貨的采購等等,這些只占采購業務的小部分,就可以認為是采購支流程。
對于業務流程的描述與設計,可以分成兩個步驟:
1)描述主流程和支流程;
2)設計主流程和支流程。
2.1.描述主流程和支流程;
描述主流程和支流程,實際上就是大家常說的提煉管理需求。
在描述流程的時候,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把重點放在結果上,也就是放在需要做好的事情上面。比如一條常規的采購流程,一般需要做好下面幾件事情,首先是需求部門生成采購申請,然后采購部門把采購申請轉換成采購訂單,并且下達給供應商;接下來,供應商把貨送過來以后,質檢部門要驗貨,倉庫要辦理收貨入庫;最后財務部門接收采購發票,并且付款給供應商。至于具體怎么去做好這幾件事情,就留到第二步去設計。
對于描述主流程和支流程的工作,業務部門可不可以做好?當然可以做好,也只有業務部門可以做好。因為他們天天在跟流程打交道,所以企業存在哪些主流程和支流程,每條流程分成幾個步驟,需要做好哪些事情,業務部門是最清楚的。
在描述流程的時候,根據過去的經驗就完全可以做好。就好像規劃城市的道路系統,只要設計人員對這個城市比較了解,那么就可以規劃出來,比如從哪里到哪里需要一條主干道,從哪里到哪里需要一條分支道路。
2.2.設計主流程和支流程
因為在描述流程的時候,描述的只是結果,也就是需要做好的事情,至于怎么去做好這些事情,并沒有考慮,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把怎么去做好這些事情設計出來。
比如對于城市道路系統來說,通過第一步的描述,我們知道從A地到B地是一條主干道,那么該怎么建設這條主干道呢?這就是第二步的設計需要做好的事情。
在設計城市主干道的時候,只靠過去的經驗行不行?當然是不行的。比如很多城市的主干道,過去都是建在地面上,而實際上,主干道的選擇有很多,比如可以建高架橋,可以建地鐵,所以要想把主干道設計好,首先就需要去學習建設主干道的一些新觀念、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新工具。
對于企業的業務流程設計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需要系統地學習ERP的工作原理與應用技術。如果不知道ERP里面的流程是怎么跑的,不知道ERP是怎么對流程進行管控的,又怎么能夠以ERP為基礎來設計企業未來的業務流程呢?
當人員準備好了,流程也準備好了,接下來還有一個準備,就是數據準備。
3.數據準備
在ERP選型的時候,怎樣確保企業想要的流程與功能,
ERP軟件確實能做到呢?
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提供一些本企業的數據給ERP廠商,讓他們的顧問把系統配置好,然后給我們做演示,看他們的系統能不能做出或者跑出我們想要的結果。
通過這種演示,至少可以確保一些重要的流程以及功能能夠實現,而不是等到實施過程中或者上線以后,才發現企業想要的流程與功能,系統根本就做不到,到那時候就已經晚了。
所以數據準備跟流程準備一樣,是非常重要的。
人員、流程與數據都準備好了之后,企業就可以正式開始選型了。
4.結語
ERP選型是ERP項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業務部門一定要認真對待。
通過ERP選型,不只是選一套
ERP軟件回來,更重要的是,要把ERP選型看成是培養業務部門的歸屬感,以及改變思考方式和工作習慣的機會。
在選型的時候,一定要以業務流程為中心。同時企業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被ERP廠商牽著鼻子走。對于一些重要的流程與功能,最好能夠以基于企業的數據進行演示,不要只滿足于ERP廠商的口頭承諾。
企業在選型的時候,只要人員、流程與數據都準備到位了,就一定可以選到一套適合企業現在和未來發展需求的ERP系統。
有了一套好的ERP系統,就為下一步的實施與運用,省卻了很多的麻煩與負面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信息化選型征文:ERP選型,企業準備好了嗎?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