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業有這樣的預言:“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雖然是被斷章取義過的名言,但卻被眾多同行引為良言,包括很多被自己的信息主管洗過腦的企業老板,記得最清楚的也是這句話。受到近兩年來人民幣升值、新的貿易壁壘、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2008伊始,眾多企業在這樣的壓力下,尋找一切辦法來增加效率和降低成本來保障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信息化作為原來不是很重視的方面,加上本身所代表的先進性,就被賦予了具有了較高的增長潛力的形象。從而被各大企業作為了突圍創新的重要手段。面臨企業生存的關頭,一些企業甚至把信息系統作為了最后的稻草,寄予厚望。
今年以來,周圍越來越多的同行驚喜地發現,老板越來越好說服,預算越來越好拿到。誠然,這本身大部分是幾年來各主管機構和咨詢行業的普及和宣傳的功勞,但不可否認這也是老板們面臨企業當前的危機所產生的博弈心理作祟。大多數同行也能夠抓住機遇,向老板們描繪了良好地愿景,從而得到老板的進一步支持。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英特爾2008年第三財季創下了業績的新紀錄,第四財季也有望更新。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隨著境遇的艱難,企業對IT的價值已經越來越重視,對于IT寄予的希望也越來越大,他們希望借助信息系統來減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希望通過網絡化辦公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辦公成本,更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分銷管理等手段來提升企業的渠道利用率和利潤率。當然,作為從業者,我們不但不能否認這些信息系統的價值,還須要不遺余力地去普及他、推廣他。但不可否認的是,IT不是擎天柱,只能是木桶的一塊板,也許是很重要的裝了把的板,但沒有管理水平、生產設備、經營模式等其他板的配合,IT本身并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
筆者最近與一些同行聊起了2009年的預算,發現BI成了大多數同行09年的重點。當然,BI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IT的價值,可以讓老板直觀地看到IT投入的有效產出。但在IT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薄弱的小型企業,BI真的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嗎?在企業對供應鏈、生產、渠道、分銷、研發等系統的建設都還沒有完成甚至開始的時候,BI能夠反映出來什么有價值的信息呢?
以筆者所在區域為例,作為以中小型私營企業為主的泉州地區,2007~2008年大部分企業仍然處于基礎建設階段,許多企業甚至并不能普及計算機的應用,直到隨著硬件價格的不斷下降,許多企業才將表格電子化放上議程。大量地增加設備帶來了企業高速發展的表象,一些企業主將電腦化辦公作為自身發展的象征。眾多的小企業開始使用本地開發的“ERP系統”來管理企業經營、生產、渠道管理等事務,并認為自己的企業已經成為了現代化企業。
但是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歐盟新貿易壁壘、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消費疲軟使以出口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生存開始變得很困難,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倒閉、破產,企業毛利率越來越低,甚至到了無法維系企業生存的地步。到了這個地步,信息化行業的前期宣傳開始被越來越多地企業主所關注,老板們注意到了信息化這一新的增長點,自然也對其寄予了厚望,從而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投資。而大多數信息主管都被告誡過,信息化不是成本,是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老板們的支持。因此雙方是一拍即合,也因此才有了2009年一開年,各公司的IT部門紛紛得到升級,IT預算也是芝麻開花、節節升高。筆者所在的QZCIO群曾作過初步調查,七成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2009年IT預算相比上年有所增長,少數企業的增長甚至達到了三倍、五倍甚至十倍。
那么對于本地企業來說,2009年的IT預算究竟應該怎樣做呢?經過了解本地企業IT預算的現狀,我個人認為有幾點須要注意:
1、應立足公司本身的實際情況,不可跟風
應將有限的資源來滿足企業無限的需求,加強原有優勢、彌補先天不足。而不應過分與同行盲目攀比。經驗之談,一般企業信息主管都知道通過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對比可以有效地獲得老板的支持和得到預算。但這樣的做法應掌握分寸,須要針對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避免盲目攀比。
2、應以管理為基礎,IT為工具,穩扎穩打,不可操之過急
許多公司本身管理基礎較弱,且由于傳統、人員等因素無法快速實現信息化的,應先進行必要的管理革新和流程梳理,再應用系統加以鞏固,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這樣一步一步,穩扎穩打,不能操之過急。企業高層應明確管理是基礎,IT是工具,這樣才能讓信息系統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并長期地運營起來。“沒有糟糕的系統,只有糟糕的管理”是這一現象的有效寫照。
3、從企業生存的角度,一般以分銷、生產、研發、供應鏈為序
不客氣地講,中小企業一直徘徊在生存線上,所以以一個典型的泉州企業為例,一般是先上分銷系統以解決開源問題和資金的有效回籠,然后規范生產系統,更有效地管理員工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然后通過治理研發體系提升企業的產品實力和研發效率超越競爭對手,再之后通過供應鏈管理有效地提升產品質量和供應效率,同時進一步壓榨成本。這是管理信息化的一般步驟。但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
總而言之,信息化不是信息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更不是信息主管一人能夠完成,須要企業全體參與。特別是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盡管企業已在有意識地加強信息化方面的建設和預算,但作為信息化負責人,更應謹慎地應用職權,有效地利用外部咨詢力量和內部調研以及業務部門的合作來合理地制訂和完善IT預算。
從大范圍的情況看,IT預算均處于壓縮狀態,處于加強狀態的,大多是還處于信息化建設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正如現在大多數信息主管所想,是危機,也是機遇。但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還有待事實證明!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2009年:謹防非理性的IT預算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