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期e-works策劃了一期以“MRPⅡ與JIT融合”為主題的特別報道,期間記者就JIT與ERP怎樣融合點在哪里?對于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要想融入JIT的管理方式應該怎樣做?等問題采訪了多位ERP與JIT方面的專家。本次的采訪人物就是QAD精益生產專家王瑋博士。
美國QAD管理軟件有限公司 首席顧問 王瑋
簡介:作為中國企業信息化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王瑋博士于90年代初進入企業資源管理領域,迄今已有十余年。至今,王瑋先生已參與了國內外一系列知名汽車配件企業的信息化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2005年6月,王瑋博士加入QAD公司,作為QAD公司的首席售前顧問,參與一系列的汽車行業項目的咨詢工作。并在2006年被美國汽車工業行動小組(AIAG)特聘為專家。此外,王瑋博士同時與國內知名大學合作,例如: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傳授企業管理理念以及參與EMBA, MBA課程的設計。在加入QAD之前,王瑋博士曾先后任職哈動力股份、方正科技、漢得等公司擔任高級顧問,項目經理,技術總監等工作,后在法國Adonix公司擔任副總裁。
e-works:請您簡要介紹QAD精益生產解決方案,與MRPⅡ融合的點在哪里?
王瑋:QAD的精益生產解決方案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把精益的概念擴大到了整個供應鏈,提供精益供應鏈解決方案。
2、精益生產的制造解決方案。在這個解決方案中我們會先幫助企業實施精益的理念,包括物料、設備布局、看板、TPM和QA等(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再把這套理念移植到QAD系統中,和系統做個結合。這樣做的企業不僅能實現了準時生產,更進一步,匹配整車廠對部分零部件廠商的要求,幫他們實現了準時制/排序(即Just In Time/Sequencing,簡稱JIT/S)。
3、精益庫存解決方案,即通過QAD的AIM (Advanced Inventory Management),實現精益庫存管控,并且渴與WMS系統集成,共同實現對庫存操作的監管。
e-works:實現JIT/S在技術上有哪些難點?
王瑋:如果說JIT的實現,是在物料管理方面前進了一大步,那么JIT/S則又是在準時制供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以汽車行業為例,JIT通常保證兩小時準時送貨,而JIT/S則精確到分鐘,并且還要考慮送貨的順序問題。總的來說,要實現JIT/S 有以下難點:
1、有些采購物料的備貨周期比較長,因此MRP必須提前2周運行,并告知供應商。
2、整車裝配每經過一個工位就會產生廣播信息,而大量的廣播信息實際上是針對同一輛車的,則不斷會有訂單發到供應商處。相當于一個命令不斷地反復發送給供應商,這就要求區分開不同的匹配商和不同的版本,這個數據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系統性能不好,處理不及時就會導致系統癱瘓。所以,JIT/S的要求,都是整車廠的特定要求。
3、廣播信息通過EDI發送,如何實施EDI是個難點;同時如果系統癱瘓了,或者斷電了,應該怎么處理等等都有難點。
4、通過EDI接收到廣播信息以后,MRP會告知所需物料、能力是否滿足,并體現在JIT/S里不會重新考量物料和能力。但是,如果實際情況是物料或能力不夠的話,應該怎么處理呢?
接收來的廣播信息,如何自動觸發順序生產工單,并實現車間順序領料,這對倉儲、車間等相關部門員工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5、人員完全按照看板指示來做的,以及對員工要求一技多能,能夠兼顧上下工序等,都對于全員的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6、對于供應商來說,在裝車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順序的問題,如果裝車順序不對,到了整車就會造成生產線停線的嚴重后果。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JIT/S不僅具備JIT的全部特征,而且有更深一步的要求,這就是排序,領料排序、工單排序、發貨排序,等等。一系列的準時制、排序,幫助企業將庫存降低到最低水平。
e-works:JIT除了汽車行業還適用于哪些行業?
王瑋:汽車行業是制造業的龍頭,汽車行業的經驗是可以在其他制造業里進行推廣的。
但是總得來說,采用按訂單設計的企業不適用JIT。因為精益有前提的:加工的產品必須是合格的產品,而按訂單設計的產品其廢品率是較高的,因此不符合精益的條件;
而對于產品的體積太大,加工周期很長的也不適合精益。
因此不是各種類型的企業都合適的。
e-works:在您看來,MRPⅡ、JIT、MRPⅡ+JIT哪一種方式對企業更為高效?為什么?
王瑋:這要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來看這個問題。
日本企業是先做JIT再往MRPⅡ過渡;歐美是先用MRP再用JIT。
中國的情況有點類似歐美,企業基本上是先上電算化,再上ERP,最后再考慮JIT。而結合中國的情況,我也比較贊同先實施MRPⅡ再實現JIT,兩者進行融合。
因為精益講究人員素質的提高,同時要求持續改善,但是目前,中國很多民營企業人員流動性較高,根本達不到要求人員素質的要求,更談不上持續改善,因此先實施MRP,乃至ERP,可以幫助企業規范業務流程,提高員工素質,并對相應異常情況,有規避方案,將企業損失降低到最小。雖然犧牲了一部分安全庫存和提前期,但能換回規范的流程管理與較高的人員素質。此時,在推廣精益,則比較容易接受。
而目前QAD接觸的汽車或者電子行業的企業,一般也都是先實施MRP,再慢慢導入精益的理念,采用循序漸進的模式。
e-works:如果企業已經有了MRPⅡ,再要實現JIT,其切入點應該如何選擇?
王瑋:對于這樣的企業應該按以下步驟逐漸實現JIT:
第一步、對物料先進行分類,選擇出適合用JIT的物料;
第二步、看看企業里面的人員素質是否相對比較穩定,人員技能是否比較好,企業文化是否便于JIT;
第三步、再進行標準作業、目視管理、設備布局、5S、六西格瑪等;
第四步、最后再實施精益。
最終將MRPⅡ和JIT融合起來。
e-works:JIT與MRPⅡ的融合是應該以JIT為主導、MRPⅡ為主導還是平分秋色?為什么?目前來說,企業用得比較多的融合方式是什么?
王瑋:這兩個看起來比較矛盾,其實仔細分析以后,是一點都不矛盾的。MRPⅡ管的是提前期比較長的物料,MRPⅡ用來算時間周期為天的物料和能力的情況;而在實際運作的時候可以用JIT,用來替代工單。
e-works:實現兩者的融合企業應如何設置BOM、工藝流程、生產流程、環境物流等?
王瑋:
·首先要確保BOM和工藝路線的基本參數是準確的;要融合需求節拍和生產節拍,保證生產現場能夠平穩的前進,并去掉加工中心,換成通用設備,使其能夠更好的融合;
·生產流程的改善,計件工資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實現精益生產,因為工人會盲目生產;
·提高全員素質,實現工人的多能工,全員主動;
·設備布局改為U型布局;
·建立企業的QA網絡,企業要實現自檢、抽檢、互檢和全檢。
另外,企業可以先實施MRP理順企業的流程,再循序漸進,逐步改善過度到JIT,例如:
·將MRPⅡ安全庫存,先由100變為50,再變為20,最后理想狀況變為0。
·把MRPⅡ的無限能力逐步過渡到有限能力;先實現按班次排產,再過渡到按小時排產,最后實現按分鐘乃至秒排產。循環往復,逐步完善。
e-works:融合了精益生產解決方案的ERP與傳統的ERP到底有何區別?
王瑋:上了傳統ERP的企業,在企業文化、員工素質、業務流程運作方面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傳統ERP幫助企業將企業文化用定量的方式管控起來;員工素質大大提高,可以讓員工按規范的流程來運作。
而融合了精益生產解決方案的ERP又進了一步:
·JIT講究全員參與,這對于企業在企業文化方面和員工素質方面又能前進一大步;
·企業基礎數據方面會100%準確;
·生產計劃方面變推為拉,且由天計劃變為小時計劃甚至分鐘計劃、秒計劃;
·生產能力變無限能力為有限能力。
·在流程改進方面,由事后匯報變為實時控制;
·統計分析,傳統ERP統計的是宏觀指標,分析的是趨勢和走向,而JIT考量的是細化指標,然后再分析如何改進。
關于QAD
QAD公司(納斯達克代碼:QADI)成立于1979年,為全球制造型企業提供業內領先的企業應用程序。QAD應用軟件在企業生產資源管理和企業內外經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促使全球性制造商能夠與其客戶、供應商以及合作伙伴進行協作,以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成本,生產和交付合適的產品。遍布世界各地的汽車、消費產品、電子、食品飲料、工業及生命科學產品的制造商都使用QAD的應用軟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QAD解讀精益生產之道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