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8年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大會上,e-works總編黃培博士和與會嘉賓一起探討了制造業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并輔助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自身價值,實現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主持人:e-works的CEO/總編 黃培博士
對話人物:
QAD業務方案顧問 張中舉
IBM全球服務(中國)有限公司 咨詢經理 金翀
用友公司 副總裁 向奇漢
Infor大中國區 行業總監 金鳴
冠捷顯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 資訊管理處經理 施興海
武鋼集團自動化公司 信息分公司經理 胡星
主持人:中國制造業現在面臨空前的挑戰,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實現產業升級,由依靠低成本競爭轉向發展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精細化管理,在制造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過程中,管理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e-works的CEO/總編 黃培博士
張中舉:我覺得企業轉型也好,管理信息化也好,信息化技術應該發揮哪些作用呢?我覺得信息化,尤其ERP不能停留在實驗室,好的ERP不是在實驗室生產出來的,他來自于企業,來自于整個商業的大環境,所以我覺得整個ERP的實踐是來自企業,我覺得不應該是在實驗室里面的。
QAD業務方案顧問 張中舉
金翀:對于ERP而言,我認為有兩點,第一點它本身具有一些先天的優勢,比如說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財務的精細化,供應鏈控制的精細化,數據的標準統一,這些都是它本身與生俱來的優勢;第二個就是不斷吸納一些新技術,這些新的技術出現也不斷地推動了我們企業的轉型和升級。
IBM全球服務(中國)有限公司 咨詢經理 金翀
向奇漢:因為我們每年服務很多的客戶,我談一下現場的感受。有一位客戶是做摩托的,去年新《勞動法》出臺以后,他們的老總出了一個措施,就是共1500人的工廠,最后裁員裁掉了700多人,但是這個裁員如何裁掉的呢?實際上管理軟件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前它的PIC部門大概有30多個人,現在只有1個人,這種崗位的變化就是通過采用ERP來實現的。然后前端,他給我介紹整個的經銷體系,他怎么進行價格的管理,渠道的管理。但是實際上從這樣一個企業大家就可以看得出,他的競爭力在哪里。所以我想我們的企業要去轉型和升級,最關鍵的還是核心的設計產品品牌以及銷售的通路,這樣信息化在其中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
用友公司 副總裁 向奇漢
金鳴:首先核心技術不單單是產品技術,還有我們的管理技術,那么軟件技術里面,我覺得信息化方面,在升級和轉型方面都會起一定的作用。
升級方面,有些企業開始因為勞動力便宜,做一些低端的產品,那個時候剛開始小工廠的時候人數很少,他用人的腦袋,手工來推進,用一般的財務系統獲得一個普通系統推進。而以后升級到做中端,甚至往高端走,人也多了,這時人員和部門的分割也會造成一些錯誤,從這個角度來講,升級IT是可以做很多的工作的。
轉型方面,信息化的作用非常關鍵。比如說他以前做手機,現在做汽車,第一他肯定會想到引進一些人才,引進一些設備,但是從我們角度希望他還是搞信息化,為什么呢?在不同的軟件技術里頭,我們叫最佳業務實踐,他不單要引進人才,引進設備,如果引進這些管理軟件,也可以比較容易的跨度到這個新的行業。
Infor大中國區 行業總監 金鳴
施興海:前面講了我們開發了很多的產品,實際上我們也是一個使用者,我想ERP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覺得ERP不應該來自研究所,而是來自企業自己的發展和應用。我們冠捷集團在制造業已經有十來年了,特別是在海關聯網這塊,目前我們武漢冠捷在武漢是第一家聯網進行海關核銷的,海關報關的軟件,就是跟海關總署一起研發的,因此我覺得作為ERP的研究者,或者咨詢者應更加關注這一點。
冠捷顯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 資訊管理處經理 施興海
胡星:我站在武鋼的角度談一下。我們開始實施信息化是在2001年,那個時候我們的產量是500萬噸,而現在是1300萬噸的規模,也就是說我們從2002年信息化上線開始計算,每年的增長超過100萬噸。
第二點從人員規模上來說,現在的員工和那個時候比可能減少了40%。就是說面臨這樣的國際化競爭,我們的規模要上來,人力成本要降低。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效益。就是說生產什么?第一年我們武鋼的銷售是70個億,同年山東濟鋼的銷售卻不到武鋼的一半。這樣高附加值的產品,實際上是非常依賴于信息化的支撐。
武鋼集團自動化公司 信息分公司經理 胡星
主持人:好,我們來一個Yes和No的環節吧。因為企業面臨很多的信息系統,企業也在不斷地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廠商和企業都非常的頭疼,所以我想SOA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那么基于SOA的架構是否為評價管理軟件性能的關鍵標志?大家請舉牌。
張中舉:我認為在技術層面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軟件要不斷地適應企業。企業是在動態發展的,因此軟件不單單要適應企業的商業環境,同時也要適應企業不斷強大的過程,那么企業的信息化也要跟上。
金翀:我選擇N,我選擇的目的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并不只是做軟件。在我看來,管理軟件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迎合管理需求,并且推動管理需求的變化。它是對管理的滿足,特別是管理軟件,它要覆蓋到不同層面的應用現狀,比如說主流軟件,目前雖然逐步向SOA轉型,但是它目前的情況,包括一段時間的應用,的確使很多企業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為SOA是它的關鍵指標之一,或者是重要的指標的話,我可能會選Y,但是如果是短期的話我還是選N比較好。
向奇漢:我選擇的是Y,最近從我們新簽的一些客戶來看,我覺得SOA是非常重要的,我解釋的這個企業是非常知名的,大眼摩托。通過和董事長的交流,我發現這個企業的管理是非常先進的,因為是董事長親自抓管理。他30歲以前就是億萬富翁,他有六輛跑車,他現在有一個管理團隊,大概十幾個人。他曾經用了我們一部分產品,比如U8,而且他所有的系統都跟我談一個觀點,就是快,比如,一個供應商的門戶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他給我看了食堂管理,他請的全是剛畢業的技校學生,而不是非常老的廚師。但是如何約束成本和菜的味道呢?他就把菜單進行規范化管理,其實這就可以看出他的管理是非常先進的。但是這樣的企業他為什么還要進行全新的構建呢?就是說他還是需要一個整體的平臺,對于不斷的新管理業務,能夠靈活、隨機地植入到SOA的架構管理上。所以這樣一個企業,他都要基于SOA架構,這就已經可以體現了SOA是非常關鍵的。
金鳴:我也選Y,有兩個條件,SOA不是唯一的,SOA更不是一個終結,它后面肯定有新的產品出來。所以說各廠家之間,包括原來的投資和新的投資之間,要進行互通,但是要標準化,不單同個廠商的不同產品間要有互通,同時標準也應該與各個廠家之間關聯,以降低成本。
施興海:對管理軟件性能的評價好壞,不應該由我們開發軟件的人來說,而是應該由使用者來說,如果他覺得不好用,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不能把SOA的架構作為評價管理軟件性能的關鍵標志。
胡星:我也選擇N,因為SOA我們是知道的,但是很多企業不知道這個東西,他們更關心的是系統能不能用得好。
主持人:就是說,SOA是一個好東西,但不是救命稻草。好,我們這個討論還要延續,我們今天是50%是50%,我們的廠商選擇是Y,我們的咨詢和企業選擇是N。
主持人:我們最后一個問題,還是要大家舉牌,現在企業有ERP系統,還有其他的系統,就需要剛才說的信息集成,就是說企業實現整體信息集成,很多企業盼這個很多年了。我想知道,現在到底有沒有治本的方案?大家認為能夠有一個治本的方案,選A,如果覺得沒有就選B。
主持人:好的,除了一個選A以外,其他的都不是很樂觀。我們這次從剛才這邊開始。
張中舉: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因為當初每個ERP軟件廠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是在某些功能方面有特色,所以一些特大的企業可能會選多個廠商的軟件。比如你這個軟件生產非常好,我就用在生產,另外一個軟件財務非常好,他就用了這個公司的財務軟件,最后他想把這兩個系統做一個整合,最后發現難度非常大。因為兩家軟件公司的營銷架構、軟件邏輯是很難整合在一起的。所以我想企業選擇應用軟件的時候還是要綜合評估,選擇一個相對都好一點的軟件,不要分別選不同的公司,這樣整合非常困難。
金翀:這個問題我選擇不置可否。尤其我們在客戶面前,我們甚至是代言人,因為就是我們提供解決方案,如果客戶不能接受那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坦白地說,我見過一個電子企業,它不但做到了信息集成,而且做到了整個供應鏈的無紙化。但是我作為咨詢公司來說,信息集成不是我信息化的目的,所以在我們設計相應解決方案的時候,我的側重點更多的在于業務需求,和業務未來的變化,有的時候我認為通過一些信息的傳遞,通過一些紙面因素的傳遞,反而會使一些信息更加的準確。
向奇漢:我理解這個治本,我想治本的標準,就是信息化的理想狀態,就是一個信息流,就像我們的電影一樣,我們的電影他可以到不同的設備,自動的接入。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沒法治本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真正治本的話,其實我們很多企業就不需要花很多的錢再去做投入了。比如說我上周在青島參加一個信息化高峰會,其中海爾一個副總裁講,海爾的信息化最后花了2個億做了SAP,但是真正做到集成,還是要買其他的系統。所以真正治本是一個理想的目標,這也是希望我們未來能夠有一個真正治本的方案,而不是說為了集成而集成。
主持人:就是說治本是我們的目標,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金鳴:很不幸我也選B。一個企業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企業在一段時間不變化,環境也是在不斷的變化,比如說現在油價漲了,市場不好。人與人,企業和企業之間都有信息的交互,所以我們建議,當你開始投入在軟件的時候,第一要選適合你的,第二在做的過程中,要繼續地仔細地發展,看能夠用新技術挖掘什么,所以我很想聽聽選A的那位領導的意見。
胡星:我選A,我談談我的理由。第一我選擇的方案不是為了達到集成,第二我們信息集成的工作過去很多人也好,很多行業也好,實際上是比較急功近利的。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在集成方面展現出非常好的模式,我們很多領導去看了,我有機會也去關注了一些這樣的東西,覺得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東西?最主要的因為我覺得我們是要有一個目標,要一步一步往這個目標前進,這個目標可不是一年兩年能實現的,這是我們所考慮的。第二點是我們的企業不是一個全新的企業,50年代就有了,這么多年我們也不斷地改造,那么這樣的東西,要把他集中起來,主要是依靠我們企業自己的力量,這也是我們武鋼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實際上,我們武鋼對集成是有標準的,新的企業已經在這么做的,老的企業正在逐步的適應,到了一定的時期,我們會逐步的讓我們所有的部門做到無縫鏈接。
主持人:我想胡總說的非常重要,實際上出現集成不統一,就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我想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在未來的發展當中,給信息化集成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實施精細化管理 支撐制造業變革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