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統作為一個包括企業物質投入、轉換、產出全過程的系統,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處于當然的基礎地位,也發揮著無可爭議的核心作用,而如何設計一個優秀的物流系統也就成了企業管理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物流系統的設計原則
MRPⅢ的本質在于顧客導向的增值觀和面向過程的資源配置規則,這一增值觀及資源配置規則落實于物資流程之中,便成為MRPⅢ物流系統的設計原則。它應該保證顧客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滿意的產品和服務。MRPⅢ物流系統的物質形態是一條流水線,物質資源呈直線型分布,可將其比喻為一條河流,以一定的速度前進,遇到礁石或河道寬窄變化時能自動調節流速流向,但不會停下來。事實上,MRPⅢ的物流系統可以用以下四條原則描述:
靈活物流系統能夠適應各種可能的變動,并能方便地進行調節。操作工人、機器設備、物料、工廠布局和生產手段及計量等都應具備靈活性,能夠快速適應需求量波動及需求結構的改變。
連續物資從供應商連續不停地向終端用戶(或經銷商)流動,不斷消除不連貫流程,使中間無滯留和停頓,達到物流無“瓶頸”的狀態。
簡潔整個廠內物資移動距離盡可能短,路線清晰明確以減少遺失、受損及工時消耗。
均衡物資在各環節之間有一個波幅不大、頻率均勻的線性流量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在銷售、生產、采購等各環節之間分別建立各自的流量單位及節拍,通過各環節的轉換使它們整體步調一致,并能夠比較準確地預見波峰波谷,以便能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削峰填谷。上述四條原則,綜合運用就會形成一個對顧客的要求作出敏捷反應并達到增值目的的物流系統,減少直至杜絕我們在現實中經常見到的月(周)末突擊綜合癥(EMP)或一時工作量不足、一時又加班加點的情況,同時這四條原則也要求企業的資源配置面向過程,從而克服因傳統配置資源辦法、分工原則導致的節點多、信息不流暢、物流看似合理實則不增值的弊端。
物流系統的評估標準
上一節提到的物流原則看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卻有一定難度。更由于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技術差異性,一個原則往往有時在具體環境下找不到落腳點。其原因并不是原則本身的錯誤,而是人們認為已經符合這些原則,甚至符合得相當好,但運作結果卻不似MRPⅢ為人們勾勒的那么理想。因此,一套比較客觀的評估標準就顯得非常必要,由于MRPⅢ是顧客導向的,因此可以用以下標準進行評估:
存貨分成實物型和價值型。描述各品種不同時段、在各個環節的定期瞬時存貨量,包括主要供應商產成品庫存、本企業原料、在制品各環節成品以及經銷商庫存的情況。對本企業在制品庫存應該細化到工序間分品種的瞬時情況。存貨識別的意義除去對資金占用有意義之外,更主要的是它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手段。過去,庫存掩蓋了企業的問題,造成隱患,存貨降低是對物流系統靈活、連續、簡潔、均衡的綜合反映。它是一項權威指標,這里存貨指標實際是指現有可用庫存與MRPⅡ邏輯相似,需用安全庫存、已分配庫存加以處理,同時將安全庫存和已分配庫存同樣列為輔助性降低指標一并考慮。
提前期提前期又稱前置期,它是指為按時完成本工序工作,需要以前工序提前開始的時間,包括排隊時間、運輸時間、準備結束時間以及加工時間。對物流系統提前期的評估既包括工序的總提前期,又包括從尾工序到前面任何一工序的提前期,也包括任一工序與其前面任一工序的提前期,其中準備結束時間與經濟批量直接相關,MRPⅢ物流系統能否迅速地在產品品種變換上作出響應,主要取決于這一時間,因此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指標。縮短提前期,意味著經濟制造批量、經濟訂貨批量、經濟準結批量經濟值的降低,是MRPⅢ物流系統靈活性原則的要求。
搬運分別用工序內、工序間搬運數量和距離來衡量,減少搬運是MRPⅢ物流系統簡潔性原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會提高靈活性。·鼓點進度(均衡排程)好的鼓點進度是一個均勻的線性進度,相對穩定的品種和量的分布,是物流系統連續均衡原則的要求。包括最終產品預測的準確性(含品種、數量)及沿物料流程的運輸準確性、生產準確性、供應準確性指標以及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
設備保養主要用停機保養時間來衡量MRPⅢ物流系統的設備保障能力。這里停機保養時間是指因保養需要停機的時間。它包括傳統MRPⅢ下定期強迫停機,即所謂計劃保養。也包括因機械故障被動性保養。通過降低停機保養時間,可以增強在線預防保養,從而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質量利用過程控制(SPC),每天每小時統計各工序次品率、報廢率、返修率,提供報告數據,并不斷對檢查點數目進行測評,逐步減少測點數目。MRPⅢ強調對質量過程的實時監控,而不僅是結果抽查。·付諸實施的新思想、新建議的數目按照MRPⅢ物流系統設計原則和評估標準,最理想的物流系統是零庫存、零準備結束時間、提前期接近加工時間、零搬運、零次品、無停機保養。國際上有為數不少的一流企業已經在若干指標接近甚至達到這種理想狀態,而人們翹首以待的二十一世紀制造業模式、敏捷制造恰是這種理想狀態的一個版本。
物流信息系統
信息往往是管理系統的重要資源,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必然有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相伴。MRPⅢ要求從經銷商到供應商,都要基于過程配置資源,對市場作出敏捷反應。既然MRPⅢ是MRPII與JIT的有機結合,MRPⅢ物流系統自然就是由MRP與看板的結合來控制進度。MRPⅢ物流信息系統有以下幾點值得研究:
1.看板的運用MRPⅢ物流是一條大流水線,由下一工序需求拉動本工序的生產與進度。各種形式的看板就是工序間需求信號。物流系統中的常規信息都通過看板來傳遞。看板的運動是實時的,使整個物流可以及時對市場作出反應。看板上注明的數量,實際上也是一個經濟量值,但與傳統的經濟批量不同,這里的經濟批量是一個根據準結成本估算出的量,而不是根據庫存、缺貨損失估算的。
2.MRP邏輯的運用在符合MRPⅢ物流系統規劃的物流系統中,MRP邏輯僅在物資流程中的末工序起作用。流水線代替了原來相互分割、各自制造產品某個零件的區域。末工序以前諸工序物資流動何時停,取決于看板,不需要通過MRP復雜計算控制進度。MRP重點關注如何及時準確地啟動末工序的生產看板和整個流水線,驅動MRP邏輯的亦不是主生產計劃,而是銷售計劃。
3.MRP與看板結合MRPⅢ中MRP與看板結合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及時準確平穩地啟動末工序看板,另一個是及時檢測校正所犯錯誤。對于及時準確平穩地啟動末端工序看板,應該通過市場預測和銷售網絡管理及EDI提高銷售計劃(不是主生產計劃)的準確率,縮短計劃周期。MRP邏輯應在銷售計劃、銷售開立訂單、配送貨、成品出倉等各個環節間順次展開:即每一環節都有一個預約量(或稱已分配量),計劃增量(相當于MRP中計劃入庫量)安全量及經濟批量。看板最終在成品出倉這一環節啟動。啟動末工序看板的數量及品種,應根據預測和銷售計劃、開立訂單、配送貨、出倉,進行實時調整。MRP應該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需求變動及流水線生產能力,使看板啟動后形成平準化生產及供應排程。這種平準化排程要求至少是按周做計劃,按日來啟動排列看板,并隨著整個物流系統性能提高,將周期進一步縮短,使生產平穩而且具有可預見性。使產品數量及品種大致按需求量比例分布在越來越短的周期內,從而既降低存貨,又降低缺貨概率。MRP啟動的看板大致分成兩類,一種是真正由市場訂單帶動形成的看板,亦可稱為實板;另一種為當市場仍未真正拉動,而生產力明顯富余時,在計劃準確率相當高的最近周期內,按未完成的計劃產生看板加以啟動,亦可稱為“虛板”。“虛板”主要用于預防偶然性原因導致生產力瞬時劇烈波動,“實板”按熟先原則平準排程。“虛板”按平準原則排程,但無熟先的問題。“實板”優先于虛板,即有實板即按實板,無實板按虛板。虛板不累計到下一周期,或只累計到計劃準確足夠高的時期。通過MRP邏輯產生的實板和虛板,既可以保證及時產生需求拉動信號,從而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可以削峰填谷為排程平準創造條件,更能均衡地利用生產能力。對于及時檢測及校正系統錯誤問題,可以將MRP邏輯應用到所有工序直至物資采購。這一方面可以通過標明各工序的計劃與實際數,制作鼓點法圖表(DrumbeatTable)發現問題(這里MRP在末工序以外的各工序所顯示的結果只用于發現問題,不用于控制生產進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MRP在系統出問題時反查,確定校正的時間,核算代價,以便找到最好的對策。在MRPⅢ初期運作時,不論是從MRPII升級而來,還是直接導入MRPⅢ,都會大有裨益。
4.MRP與看板的改變隨著物流系統的改善,MRP的各個定值及看板上標明的各種量值應及時作出調整,信息系統必須支持這種至少是定期的自我調節,并且應該不斷評估和標準化這些工作。
結束語
物流系統是企業增值全過程的核心,建設MRPⅢ物流系統是一種長期行為,需要克服來自人的觀念和知識水平方面的重重困難,當前,我國興起的MRPⅡ、ERP和CIMS等都過分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技術層面,忽略對管理科學的研究與結合,尤其是物流系統,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與研究,因而副作用日漸明顯。當今的MRPⅡ也好、ERP也好、CIMS也好,應當進行全面改造,融入更多科學管理思想與理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MRPⅢ物流系統設計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2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