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經濟的興起
計算機技術按照摩爾定律所預言的,每隔18個月功能提高一倍;而因特網也似乎在遵循邁特卡爾夫定律(Metcalf’sLaw),每12個月成長一倍。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通信的發展,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嶄新的網絡時代。僅僅兩年前,1997年12月,按照CNNIC統計,中國還只有60萬人上網,而到1999年12月,上網人數就已達900萬人。人們可以相信,到2000年底,中國上網人數會超過2000萬人。因特網已經廣泛地深入到千家萬戶,發展速度驚人。這樣一種態勢,我們稱之為網絡經濟,它不能不引起所有人的關注:網絡經濟的興起,將給我們的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影響和變化?
網絡經濟的第一個特點,當屬“速度”。新技術可能幾個月后就會過時;發展快意味著多變,在多變的環境中,存在著無窮的機會;網絡經濟總是青睞首先感覺到變化、首先利用機會的人。今天最著名的格言之一,就是“發展快的企業將打敗發展慢的企業!
網絡經濟的第二個特點,是“知識”。在網絡環境下,“知識”以無以倫比的速度積累著;人們利用網絡,又更容易獲取知識,并共享知識。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網絡經濟也被稱之為“知識經濟”。企業所積累的產品技術,專利,組織和管理的經驗,在市場中運用的各種策略,以及隱藏在這一切后面的、儲存在人們頭腦中的知識,都是企業在網絡經濟中生存和發展的最寶貴資源。
企業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加速培養自身學習的能力,捕捉市場變化的機遇,積極吸取新知識制訂出相應的戰略,重組資源,調整自己的行動,這樣企業才能應變靈活,不斷提高競爭優勢。能夠緊緊抓住“速度”和“知識”的企業,才可能在網絡經濟中生存、發展。
二、用戶主導權(empowerment)
在網絡經濟時代,值得重視的一個現象就是:用戶主導權。通過因特網進行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1999年已達1093億美元,而到2003年可望達到27000億美元(FerresterResearch,2000年2月預測)。因特網、電子商務爆炸性的發展,已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我們會發現,面對電子商務的消費群體,不再像過去傳統的消費者,他們擁有更全面的信息,更多的選擇,更強大的工具;他們在交易中逐步占據主動地位,希望交易按照他們所要求的方式進行。因特網將商業行為的主導權從賣方轉移到了買方,通過減少中間商的成本(試想,下一代買家和賣家將僅僅是敲擊鼠標而已(mouseclickaway)),通過網站自由發布大量產品及價格信息,使買家能感受到自己手中無法抗拒的權利。
這里還有一點值得重視的是,買方需要一站式服務,而賣方一般說來,不可能提供公正客觀的準確信息,以及能使人信賴的建議,這就為第三方提供了機會。因特網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使用因特網改變了市場運作的方式。首先,是匯聚者,通過提供及時的產品及價格信息和一站式的服務幫助零售市場購買者選擇產品。其次,是在線拍賣者,向賣家提供了可靠的渠道以最佳的價格來處理易壞或多余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向買家提供了便宜的價格。最后,是交換,創造了較低的平均庫存水平,并通過匹配投標/招標要求增強了市場交易活動。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中立的第三方的作用。總之,在因特網、電子商務世界里,一批新型的增值商會涌現出來:產品評論,增值銷售,利益共同體等等。
類型 | 公司 |
產品目錄網站 | dell,cisco |
購物目的網站 | amazon.com |
購物門戶網站 | aol,yahoo!msn |
拍賣網站(持物) | onsale |
拍賣網站(個人對個人) | ebay |
低價目的網站 | buy.com |
消費者購買服務網站(買者定價) | priceline.com |
購物尋價網站 | mysimon |
企業為了爭奪主導權,可以通過在因特網上設立網站獲取機會。表1和表2分別列出目前BtoC和BtoB的一些網站模式。少數的先驅企業,可能已經成功地將他們的核心業務轉移到網上進行(如表3所示)。而另外一些公司也許正試圖經手一小部分網上交易,同時密切關注著日后將他們的網站發展成為一個額外的分銷渠道。但是,那些網站經常會變成了設計平庸的廣告牌,像是“產品清單”。這僅為消費者和供應商提供了一些公司及其產品方面的基本信息,并沒有商業模式的根本進步。
重要的是,企業可以利用在因特網上收集和積累的用戶的大量數據,經過處理、分析、加工,使企業更準確地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愛好、購買力等等,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因特網上流行的“onetoone”式的服務,通過對單個用戶精確定位和友好的交流,將營銷方式變為“對癥下藥”,節省了企業的成本和資源,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但是應當明了,市場的法則是永恒的:用戶是上帝,不符合用戶意愿的將被用戶拋棄。最終,用戶將有權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接受市場信息,并進行交易。
早期在因特網上成功的典型Yahoo,Amazon.com和eBay等,主要是面對個體消費者。但如今許多人們相信最能賺錢、最有影響力的因特網公司將是商務到商務(BusinesstoBusiness),他們將擁有重組全部產業的能力
三、因特網與ERP
在我國,企業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曾經經歷過多次“高潮”。雖有成功的經驗,但多數企業的領導們仍然對于花這么多錢搞ERP是否值得,感到疑惑。因此,當今天因特網、電子商務來臨之際,他們就會感到更加困惑:碰到的到底是最令人興奮的商機還是最可怕的挑戰?
類型 | 公司 |
企業間的拍賣活動 | freemarket.com |
分銷渠道 | channelpoint |
管理復雜商務活動 | bidcon |
傳統產業遷移 | altranet |
交易撮合 | ariba |
復雜商務模型 | commerce one |
ERP的投資,主要用于企業內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企業自身運轉更加有效。相比之下,因特網主要是解決與外部世界的通信、連接和交易。通過電子商務,企業的收益不僅取決于企業內部流程的加速運轉和自動化,還將取決于企業將這種效率傳播給由它的供應商以及客戶組成的整個業務系統的能力,即把效率傳播給它的整個供應鏈的能力。和其他公司合作的能力和配置信息技術的能力,將被視為一種競爭優勢,F在,在因特網上,供應商能夠通過共用的企業外部網實時獲取關于訂單的信息,進而組織生產和發送,以確保他們的大客戶總是擁有足夠的零配件來使生產線暢通無阻。企業也通過將供應商直接同它的客戶數據庫連通,保證供應商及時了解需求變化。企業又通過網站將客戶連接到供應鏈,客戶能夠追蹤他們的訂單從工廠到家門口的過程,因而也減少了電話和傳真的詢問。因特網創造了一個“完全集成的價值鏈,創造了一個將供應商和客戶作為合作共事者的三方“信息合作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企業,供應商和客戶共同尋找提高整個供求鏈效率的方式,并共享利益。因特網賦予客戶找出最低價格這種前所未有的能力,也可以用于加深彼此之間關系并最終建立比過去更為牢固的客戶對企業的信心。更進一步來講,一旦信息被放在一個能被需要用到它的人獲得的中心地方,它本身就變得更加有價值。而且如果在企業范圍內信息能夠廣泛的被共享,那么通過外部網和因特網為供應商和客戶提供選擇性的信息,也應該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對于大多數企業,如果不建立一條這樣完整的價值鏈,就別想生存下去。
信息技術當然是重要的,但選擇正確的商務戰略更為重要。這意味著不僅僅是重組你的企業,而是給予它新生。我們需要建立擴展資源計劃(ExtendedResourcePlanning)的概念。這一概念將目前的ERP系統視為因特網應用的基礎,因特網的應用將它擴展到客戶和供應商的系統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即形成電子商務的基礎。它可以繼承ERP系統和在ERP之上無縫建立電子商務系統,滿足商務對商務(businesstobusiness)消費者的需求,并且快速地工作。沒有ERP提供的自動化的過程,大規模的電子商務將是不可能的,因此,很難相信ERP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實際上,也許只有當一個企業致力于成為一個“企業范圍之外的企業(extraprise)時,它才會看到早期在ERP上面投資的收益。
在西方,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ERP成為商務軟件中的最大組成部分。它改變了公司的運行方式,把各個工作部門組合成一個平滑的功能整體。但是當電子商務浪潮來臨時,傳統的ERP軟件暴露出問題,如缺乏前端的辦公應用程序(frontofficeapplication,與客戶交互的軟件產品)。特別那些提供ERP的公司,他們面對更為棘手的問題是,ERP基本的商務運作模型正在受到由因特網提供的完全不同模式的挑戰。因特網已經使應用程序位于web服務器上,企業內部網的每個人都可用瀏覽器使用服務器。瀏覽器可以運行在各種平臺,從PC,筆記本,到機頂盒,或者是信息電器。既然任何數量的人可以進入到系統中而不會引起額外的成本,且每個人都能方便地使用它,那么ERP系統中對每個用戶的高授權費用就不再合適。為了使企業的業務轉向電子商務,僅從傳統的ERP供應商那里尋找解決方案存在一定的困難?梢哉f,不存在標準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企業常常要從眾多競爭的軟件中購買分散的部件。例如,他們的組合可能是:Ariba和CommerceOne的產品作為采購軟件;AOL(美國在線)/Netscape(網景),Broadvision,IBM,Calico和SterlingCommerce的產品作為電子商務平臺;Siebel,Vantive和Onyx的產品作為前端辦公軟件,能幫助企業查找客戶,為客戶提供銷售服務;BusinessObjects,Oracle和I2的產品作為數據庫分析工具;企業也許還得尋找軟件“中間件”(middleware)的公司,例如Iona,CrossWorlds,TSI和Active,這些公司專門提供應用程序的集成,把所有東西都聯系起來,形成bridgeheads,成為有繼承性的系統(legacyERP系統)。可以說,不存在標準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小型的,快速增長的軟件商家,在提供吸引最好和最具有創造力的環境方面比大公司處于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有競爭優勢。小公司適宜選擇合適的應用軟件,把它們無縫的集成起來,F在有很多的工具,例如Java編程語言能把跨平臺的應用軟件連接在一起。日益增多的復雜的“集成軟件”,不斷增長的因特網和電子商務集成技術,這一切都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四、集中力量于核心競爭力
雖然Amazon.com代表一種非常有趣的因特網零售理念,但與沃爾瑪特(WalMart)的龐大零售集團相比就微不足道了,25家最大的因特網業務公司——包括AOLS,eBay,Yahoos,1998年總共收入50億美元,虧損10億美元。只有當所有的“傳統”企業都轉向因特網時,網絡經濟的時代才真正來臨。
但一個大公司將它的一部分或全部業務轉向因特網時,會產生許多問題。一個問題是連鎖反應(rippleeffect),公司的相關貿易伙伴將迫于壓力不得不也將業務轉向因特網。一個在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上投入巨資的大公司總是希望從中得到收益。那些習慣于傳統方式的顧客和供應商就可能失去機會,而那些很快轉向新方式的實體會贏得更多的業務。在因特網面前,公司必須竭力地加速和改善他們供應鏈的互動性。因特網技術具有開放性和廣泛性,瀏覽器的直覺式的點擊界面使得它易于使用。它靈活到既可以在一個組織(內部網Intranet)內部運行,也可以在外部(公眾的因特網publicInternet)開放環境中運行,或是其它安全形式(外部網extranet)下運行。它的建立與運行非常廉價,而且是全球性的。歸根到底,正是網絡的開放標準賦予了它創造新的商業模型的非凡能力。這一特征使過去曾經屬于公司內部滴水不漏的數據庫的應用,諸如后勤、制造、財務信息、采購和人力資源,現在能夠相互間對話,而這些數據系統和其他公司的相應系統也能實現對話,即在需要的時候發出去或是找出來。在與合作伙伴和客戶的合作中實現一個量的飛躍現在已經是可能的了。
| 公司 | 預計收入* | 業務類型 | url |
1 | cisco** | 4100 | 網絡 | www.cisco.com |
2 | dell** | 1016 | 計算機 | www.dell.com |
3 | amazon | 160 | 圖書 | www.amazon.com |
4 | microsoft expedia | 150 | 旅游 | expedia.msn.com |
5 | preview travel | 150 | 旅游 | previewtravel.com |
6 | onsale | 75 | 拍賣 | www.onsale.com |
7 | barnes and noble | 40 | 圖書 | www.barnesandnoble.com |
8 | necx | 35 | 計算機 | www.necx.com |
9 | 1-800-flowers | 32 | 鮮花 | www.1800flowers.com |
10 | cdnow | 32 | 音樂 | www.cdnow.com |
但大多數企業發現,要在交互式更強的商業環境中獲取成功,最困難的是觀念和文化上的改變。如果公司雇員相互之間不進行交流,那他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首要的最關鍵的觀念上的轉變就是:拋棄那種認為任何商務只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實體的想法。大公司的目標必須是成為電子商務中心,小公司的目標是確保他們成為至關重要的輪輻(spokes),即支撐者。相關公司應當愿意使供應商和客戶深入他們的程序內部,并且對于他們的商業伙伴的程序也有類似的理解。這就意味著開放性和透明度。
建立信任是很關鍵的:總是互相猜測的不信任的合作伙伴會喪失至關重要的速度。因特網最終不僅會改變我們對于商業運作方式的認識,而且會改變我們對于商業實質的認識。實際上,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在因特網的時代,企業必須集中力量于核心競爭力。借助于現有的新的電子商務技術,因特網使企業能以從前不可想象的方式,將自身運作和其他組織整合在一起。其結果是,企業不再需要擁有價值鏈上的每一個部分就能取得成功。實際上,一個企業不可能在價值鏈的每一個部分都同樣優秀。對于企業來說,懂得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使它們獨特的東西是什么,它們如何能夠保持競爭優勢,比以前更加重要。它們必須找到與其合作伙伴合作的新方式,以向客戶提供結合得天衣無縫的一攬子服務,這種一攬子服務要優于其中各單個服務的簡單加總。如果各合作伙伴同意合作并相互取長補短,能就如何對待目標客戶達成一致,這樣才能開展深度合作。他們的客戶也可能會認同這種做法。通過尋求一種可隨時使用的服務,企業可以擺脫一些不得不由自己維持的設備(例如像IT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企業想利用因特網將一些經營活動外包,自己不再運營日益復雜的網絡。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提供自己最擅長的東西,而非獨自包攬一切。他們將集中于自己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
企業在這里,應當追求一種“量體裁衣的滿足客戶現實需求的能力。比起單純的產品來,服務將越來越重要。網站將傳送“量體裁衣”的服務,例如幫助消費者做出選擇,幫助業務伙伴進行存貨管理;各種組織在需要時將會開展合作,提供方便的一站式購物;需求將會通過延長的價值鏈推動生產;固定價格將會越來越讓位于反映市場狀況的價格,并且對不同客戶群給于不同的價格,等等。企業可以利用因特網連接客戶和合作伙伴,以便不斷創造出大堆的實時服務。這種開放的價值鏈不僅僅是將庫存管理轉移到下一個鏈,網上目錄和購物系統提供的及時的客戶信息可以運用到價值鏈的每一部分。拍賣市場將會蓬勃發展。由網上商務產生的大量信息也使公司能夠發現最有價值的客戶,并向這些客戶提供更好的價格和服務,以確保其對本公司持續的信任?傊,在因特網上,企業必須學會集中力量于核心競爭力,學會和用戶、供應商合作,并為他們服務。
五、首信竭力為企業走向B2B服務
首都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兩年來,力求滿足(B2B)市場的需要,致力于建設首都電子商城,試圖為企業走向B2B創造一個環境和平臺。其目標是:
*任何企業無障礙進入B2B,相互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易;完全互動,交易過程全自動化;
*完整的可互操作性,建立可互操作性的全球B2B交易市場,為企業提供行業領先的B2B應用服務;為在線市場創造者(造市者)提供解決方案;進而實現門戶網站之間的互操作能力,即在不同的在線市場之間實現無縫交易,形成全球市場為企業提供行業領先的B2B應用服務,主要是:在不同的業務領域提供自動采購功能;在買方與賣方之間實現無縫的交易;在供應鏈上力求最高的交易效率;幫助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現實電子商務功能;為在線市場創造者提供解決方案。這里非常重要的是,要將企業的供應鏈變為一種收入的來源;將企業對行業的專業知識提升為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將電子商務帶給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
首都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已經開發了賣方網上產品目錄系統;買方的在線采購;拍賣,招標;網站內容管理工具及服務;在線B2C,B2B的安全支付平臺等電子商務功能模塊。力求幫助企業快速進入市場;為創造在線市場提供完全集成的方案;力爭使網上交易過程實現自動化——買方到賣方的自動化;使交易伙伴的最大程度地參與電子商務,并逐步建設一個全球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企業的ERP和因特網策略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2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