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統介紹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軟件及其在中國的應用現狀、發展前景。
關鍵詞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企業管理
1引言
最近一段時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理念和軟件在中國悄然興起。許多知名企業家、工商管理學者、軟件開發商就中國的ERP問題,以各種方式展開了熱烈的討論。ERP的涵義是什么?ERP有何作用?ERP與MRP、MRPⅡ以及CIMS有何聯系與區別?MRPⅡ/ERP在中國的應用情況如何?中國ERP事業路在何方?
2管理軟件發展及ERP內涵
工商企業管理一直是計算機應用的重要領域。MRP是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這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計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時間的系統。最初,它只是一種需求計算器,是開環的,沒有信息反饋,也談不上控制。70年代發展成閉環MRP,物料需求、人力需求、車間采購計劃構成一個閉環系統,這時的MRP才成為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80年代,將銷售管理、主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采購管理、能力需求計劃、數據管理以及庫存管理等功能引入,形成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這就是MRPⅡ。據國際權威機構APICS的統計表明,企業在使用MRPⅡ管理后,可明顯改善庫存管理、減少庫存資金占用、提高資金周轉次數、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但是MRPⅡ僅能管理企業內部的物流和資源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企業與其外部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MRPⅡ已不能滿足需要。于是新的企業管理哲理和軟件應運而生。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CIMS和ERP思想。CIMS是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的基本思想就是用集成的觀點,即全局的觀點來處理企業的經營和生產。CIMS將整個生產過程(市場、設計、制造、管理、售后服務等)視為一個整體,企業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其設計、生產、銷售和管理等各個方面,并且在網絡和數據庫的支持下實現信息集成,進而優化生產,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
另一方面,以MRP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ERP理念和軟件逐漸推開。ERP把原來的制造資源計劃拓展為圍繞市場需求而建立的企業內外部資源計劃系統。ERP給出了新的結構,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資源融合到一起,體現了完全按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經營思想。ERP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系的供應鏈,其中包括供應商、制造工廠、分銷網絡和客戶等;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制造、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還包括企業的融資、投資以及對競爭對手的監視管理。此外,ERP打破了MRPⅡ只局限于傳統制造業的舊的觀念和格局,把觸角伸向各個行業,特別是金融業、通信業、高科技產業、零售業等。ERP的應用范圍大大擴展了。
3MRPⅡ/ERP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過程
自從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國外引進第一套MRPⅡ軟件以來,MRPⅡ/ERP在中國的應用推廣已經歷了17年的風雨歷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有700多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MRPⅡ/ERP軟件。然而,其應用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有些企業很快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回報;有些企業則由于實施周期長、難度大、反復多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經過了較長的磨合過程才得到回報;還有些企業半途而廢,不了了之。
3.1中國MRPⅡ/ERP的啟動期
80年代是中國MRPⅡ/ERP的啟動期,主要特點是MRPⅡ的引進、實施以及部分應用。應用范圍局限于傳統的機械制造業。如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北京第一機床廠、第一汽車制造廠等先后從國外引進了MRPⅡ軟件。作為MRPⅡ在中國應用的先驅者,由于條件的制約,它們曾經走過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在當時,從國外引進一套MRPⅡ軟件系統及相應硬件設備要花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美元,然而應用效果是不理想的。
分析其原因。第一,當時的管理體制不具備實施MRPⅡ的客觀條件。在80年代,中國經濟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具備或不強烈,企業內部也是按計劃經濟的模式來運作。MRPⅡ的推廣應用涉及到企業管理方法、經營機制、生產組織方式、人員素質、管理基礎和國家經濟政策等諸多因素,不是一項單純的計算機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有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來保證。第二,當時的管理軟件本身存在技術上的問題。當時引進的國外軟件大多運行在大、中型計算機上,是相對封閉的專用系統,開放性、通用性極差且操作復雜,引進的軟件沒有本地化,在中國只有少數人能夠使用。第三,缺少MRPⅡ應用實施的經驗。當時對MRPⅡ理論和系統的認識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基礎較差,只能是邊干邊學。
3.2中國MRPⅡ/ERP的成長期
1990年至1996年是MRPⅡ/ERP的成長期,在這期間MRPⅡ/ERP在中國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唱主角的主要還是外國軟件。應用領域已突破了機械行業而擴展到航天航空、電子與家電、制藥、化工等行業。如北京第一機床廠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以生產管理為核心,聯接物資供應、生產、計劃、財務等各個部門,可以迅速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計劃、平衡能力,效率提高30多倍,于是1995年獲得美國制造工程師協會授予的“工業領先獎”。成都飛機制造公司實施MRPⅡ后,僅在進口器材管理方面就節約了300萬元,庫存積壓下降20%,生產周期縮短了1/10,紙片信息單據減少50%,節約工時費用和材料費用600萬元。
這段時期之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國企業已進入體制轉變與創新階段,革新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來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已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許多企業的領導已認識到MRPⅡ的應用是“一把手工程”。同時體制的轉變、管理的規范化又為MRPⅡ的實施提供了客觀條件。第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MRPⅡ軟件應用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臺。計算機性能不斷提高,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高速發展。大多數MRPⅡ軟件不再局限于封閉、昂貴的大、中型計算機環境,而主要運行于微機網絡環境。軟件產品具有開放性、通用性。有些軟件產品進行了漢化,具有中文界面,能被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使用和掌握。三是人們對MRPⅡ的認識更加深入,實踐經驗逐漸豐富起來。
這段時期MRPⅡ的應用也存在不足之處。如實施MRPⅡ時缺少整體規劃;應用廣度不夠,局限在制造業內;管理的范圍和功能只局限于企業內部,尚未將觸角伸向市場。
4ERP是新世紀中國企業管理的必由之路
由于MRPⅡ的局限性,1997年后開始引入ERP概念。不少國外ERP軟件出現在中國市場上。許多中國軟件公司開始向ERP領域進攻。如東大阿爾派公司最近與外商合作,準備開發ERP產品。有些企業購置了商品化ERP軟件,并在本企業實施ERP管理。有些企業則與軟件公司合作開發ERP系統。ERP浪潮來勢兇猛。因為ERP體現了以市場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它必將成為新世紀中國企業管理的基石。因為,第一,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批具備現代企業運行機制、管理規范、效益良好的企業。為了鞏固和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效益錦上添花,這些企業必然要接受先進的ERP管理思想,實施ERP軟件系統。而且這類企業在管理體制和財力方面都具備實施ERP的條件。對于那些管理不善、效益不好的企業,雖不宜匆忙實施ERP系統,但可以運用ERP的管理思想來改造企業管理、挖掘內力、提高效益,待以后條件具備再實施ERP系統。第二,中國完全具備開發高質量國產ERP軟件的能力。中國有了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計算機軟件人才。全國擁有200多家實力較強的專業軟件公司。財務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可能形成以財務管理為核心,逐步融入其他管理功能的ERP軟件開發思路。開發國產ERP軟件既可以滿足企業管理需求,又可以壯大民族軟件工業。第三,政府部門的系統規劃和宏觀引導,將成為ERP事業的首要推動力量。政府已將ERP軟件的開發列為國家“863”重大目標產品項目。總之,中國ERP事業前途光明,但任重道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淺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23146.html